星期一, 1月 23, 2006

哥哥去?居家玩 & 自動自覺做功課

每天他放學時都會遇見的小朋友邀請他去他家玩。初時都不大想,因如果要過去姐姐要帶兩個,怕哥哥的表現嚇怕了人,始終是左鄰右理ma,而且你不知小朋友的父母是否易相處,到時給人指指點點便不好啦!

在他出門前說清楚所有規條,否則沒下次!他出門後我一直擔心著,直到他回家打電話給我才放下心。聽姐姐說哥哥的表現都可以。

回家後,哥哥對我說他在學校不開心,因他給老師記名,原因是他在等上校車時,見到同學仔取了壁報上的兩粒星星,他就跟著做(因他說他都想要),那便一起給老師記名。我開解他後並提醒他,別人做不代表你也可以跟著做,要先想想是否對才可以做。

這幾個月,哥哥的表現都可以,只是仍然未能自動自覺去做功課!

我希望在K3時可以鍛煉到自己做功課,因現在開始放手,沒有什麼損失,最大不了是沒功課交,也不會因不交功課而接到警告,如果到小學時才開始,已經比較困難!所以每天都對他說:『我的工作只是檢查你的功課和簽手冊,與你談天說地、看書、照顧你和多多愛你,而功課就是你的工作!』。

第一次他真的不理我,直到十點,當我說:『我要休息,沒有時間再等你啦!』他才知驚要我等,當然不理睬他,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那晚他哭了一陣才去睡。現在他都是這樣,當我在吃完飯後再提他時,他都會開始做!

現在為了要達成我的目標仍在想辦法!

HoME親情/教養

星期五, 1月 13, 2006

老師生涯

看了以下老師的自白,我可以想像到現時教育制度下所教出來的小朋友會是如何。做家長的,真要多加留意! 能保持教育熱誠的老師已比較難找到!

做教師生涯可是我們可想像到,以我這樣,晚晚八時回家已經不似人,跟著面對自己的家庭,十一二點才可以去睡,可以說已經大幸!行行都有辛酸史,也有害群之馬,只希望不要自已為是,而輕視別人的辛勞! 也希望做家長的不要慌,因希望在明天...

點解做教師就要有100%職業保障,要人同情, 動不動就要人「呵呵」?!

因為教師唔同一般打工仔, 打工仔唔洗面對幾百個細路, 教師就要, 仲要個個細路都各有唔同問題. 你地打工仔只係需要deal with大人, 所以唔明教師面對咁多不同細路的壓力.

你要教好佢地, 加上好多家長只識乜都依賴老師, 自己唔幫手教仔女, 教師面對咁處境, 壓力自然大.
如果你試過教band 3學校, 因為D學生根本會同你堂堂玩野, 每一堂之前都要用一段時間培養上堂情緒. 唔係你以為教書好好做? 如果我唔係對教好細路有理想, 我一早quit左啦.

你咪以為教師只係朝八晚十一之嘛. 十一之後仲要返屋企繼續做... 我平常都係三點四點先訓, 第二朝要六點半起身返工, 你話係咪做教師好過癮?

教師同其他一般打工仔職業根本唔能夠相提並論, 教師係精神職業, 要培育細路成長, 唔係下下用商界那一套就work. 教師需要更多空間思考, 先可以有心力培育幼苗成長. 講真, 做教師呢行如果你唔係有理想真係咪鬼做, 因為外界人成日以為教師好得閒, 根本係偏見. 做到咁辛苦仲要俾出面D你話你唔做野, 如果唔係想教好班仔, 呢種工你打唔打都罷!

仲有長期為人詬病的90日假, 實情只係假像, 我做左教師八年, 年年暑假都要照常返工, 天天補課, 成日開會, 假期根本就係用黎做非正規課堂的工作, 計埋每年只剩20日假, 咁你話係咪好盞?

仲有, 香港社會根本就係病態, 香港人自己都要負責任, 我識得D打工仔朋友, 所謂返十二個鐘頭工, 其中好多時間係講是非, 搞office politics, 將D野拖到6:00後先做, 等老細以為佢地好多野做. 仲有, 香港經濟主導, 乜都講efficiency, money, 冇人情味, 只有struggles. 大家根本唔會敢早D返屋企陪仔女, 因為老細話家庭唔夠公司重要, 咁變態ga 社會你話點會生活得開心?

大家賺埋賺埋咁多錢, 換黎同屋企人關係疏離, 身體又唔健康, 跟住又用錢買埋哂D古靈精怪健康食品, 根本唔識養生之道, 咁ga 社會仲邊有希望.

記得有一個社會學家講過: 如果一個社會連最stable ga職業如civil servants, teachers都活在unstable situation中, 呢個社會就遲早會collapse. 香港正步向呢個死亡邊沿...

我學校幾年前都有呢D不盡不實、不負責任的老師, 不過已經俾校長用一D手段逼走, 走得七七八八, 剩下的都收斂左, 唔再敢咁狼請咁多病假. 不過校長大玩法家統治製造白色恐怖, 有乜野措施都針對全體老師 (雖然心知佢其實想針對害群之馬), 攪得大家好辛苦.
所以, 當校長炒左D害群之馬, 的確大快人心, 但之後發覺校長用呢D手段進一步對付佢唔鍾意的老師 (縱使那些是好老師), 就開始覺得無奈. 野依然繼續勤力地做, 但同時有把刀架在你頭上, 都幾可悲.
另一位老師的自白:


我覺得行外人跟本不明白老師工作的實況,只是由於大家都曾經在學校讀書,就覺得自己已掌握他們工作的苦處。

很多人都說,他們工作時數都很長。

許多老師未天光就出門,返到學校,一日(幸運的話)只有三數節空堂,即使是空堂,匆匆來回課室,打點一下課堂前後的東西,已無法處理案頭的工作。

直到放學,假如沒有學生來問你問題,而你又不主動去接近他們,再加上沒有拔尖補底/課外活動,而你不用趕著進修上課,你可能會在四時許坐定定工作。以語文老師為例,老師要批改的可能包括練習簿、默書簿、作文(有長有短)、週記、閱讀報告……坐定定改一編作文已需要5-10分鐘不等,一班40人,有些老師要教兩、三班語文再加其他科目,就批改課業的工作量已十分驚人,還有測驗考試時出卷的工作,以及不定期的進度表、週年計劃、編寫教案、工作紙等等。把工作帶回家、星期六、日繼續工作是必然的事。

另外,還要備課呢?很多人以為老師只是走進教室,隨便順口風花雪月一番,其實現在的課程緊迫,老師開學時已寫好教學進度表,加上要配合全級的進度,所以每課節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

試想想,假如你不是老師,你要花三十五分鐘向數十人講解一些課題,即使是你最在行的東西,你都要構思講解的步驟、程序、器材吧?遇有細節的地方,查閱資料、參考書更是必然的事。現在教改著重在課堂配以提問技巧、IT、互動(或小形教學活動)……你要認真想一堂的程序,已經要花不少氣力了,何況是每一天都要上數節呢?備課的時間何處來?

另外,我相信許多老師都像我一樣,無論你當天的心情如何,你在進入課室前更要CHEER
UP自己,帶動課堂氣氛,否則你根本無法撐一整課節。假如學生不生性,你更要與他們角力,簡直時時刻刻都在戒備狀態,有時返到教員室,喉嚨乾涸,整個人也像虛脫一樣。這些都不是「年資深」就能減輕的壓力。

假如老師正在進修,情況就更惡劣。

試想像老師就埋首在這樣的生活中,怎會不緊張、不過勞?

我知道行行都有壓力,但老師除了要面對文件、面對學生,更要面對家長、上司、社會大眾等。教統局只是處處面向家長、討好一般市民。老師的工作本身已不輕鬆,現在是真正百上加斤,近年的工作量有加無減,實在於理不合!

我想問,大家都覺得今天學生語文能力低、成績倒退、高分低能……都是老師的負任,又要老師進修什麼什麼,但我們小時候,那些老師的資歷不是更差嗎?他們都沒有多少進修,沒有基準,甚至沒有教育文憑,沒有學位,但當時學生的成績不是更好嗎?為什麼今天學生成績不佳,就要把責任全部推到老師身上?更別說要考什麼基準之類了!!!!

copy by : 教育城-老師討論區

HoME教育/學校雜談

星期四, 1月 12, 2006

視學報告

昨晚終於看完了手頭上我所心儀那幾間小學的資料,但仍缺華仁。

心有不甘,今早打去教育處問,她們的回應是:『有就有,不會收起的。』
我不死心,直接打去華仁問,他們回應是:『是有視學報告,可惜是不會外借給非本校的家長。』

仍不甘心,再打去教育處再問:
『視學報告是視學組那邊做,所以我都不大清潔。但她們應該都不會收起。』(你都說你不清楚,仍說那麼多!)
『那麼可否合我那邊的電話呺碼?』
『...』(dead air)
『你可以試下這兩個電話...』(不大願意給)
『Thanks a lot !』

我打了去視學組那邊問,有些失望,因她們說:『以後不會再把視學報告放上網。』
『如我想看呢?』
『...你可以上來』
『請問你們的地址在那?』(我開始火,問一句才答一句,而且她的語氣非常之冷)
她說完地址後我再問她的辦公時間,發覺我只能在星期六上午去查閱,這個星期六所有時間已經安排得滿滿,下個星期已經是,真是想爆頭!

後來給找到華仁對教處視學報告的回應。看完後,我得出一個結論,你以為好的學校?是不一定!因透明度真的不夠,靠用戶意見也不大準,因是不會選到一間真正適合自己要求的學校!

HoME教育/學校雜談

沉 重 的 一 封 信.....蔡瀾

一 個 父 親 經 過 兒 子 的 房 間 , 發 現 門 打 開 , 覺 得 有 點 不 對 , 一 向 雜 亂 無 章 , 但 今 天 整 整 齊 齊 , 床 單 也 鋪 直 了 。

走 進 去 , 他 看 到 床 的 中 間 擺 一 封 信 , 上 面 寫 有 : 「 致 爸 爸 」 。
用 發 抖 的 手 , 他 把 信 封 打 開

「 親 愛 的 爸 爸 : 我 抱 沉 重 又 悲 哀 的 心 情 寫 這 封 信 。 首 先, 我 要 感 謝 您 , 這 十 五 年 來 養 之 恩 , 我 是 一 生 也 不 會 忘 記 。 我 是 迫 不 得 已 , 才 和 阿雯 私 奔 的 。

不 辭 而 別 , 是 不 願 意 看 到 您 和 我 大 吵 大 鬧 , 希 望 您 明 白 我 的 心 情 。

我 實 在 是 很 愛 阿 雯 的 , 雖 然 你 們 看 不 慣 她 穿 鼻 針 , 還 有 她 肚 臍 中 的 鐵 環 、 屁 股 上 的 刺 青 , 但 這 都 是 年 輕 人 喜 歡 做 的 事 , 您 和 媽 媽 是 不 會 了 解 的 。

就 算 你 們 不 喜 歡 她 , 阿 雯 也 說 不 要 緊 , 她 還 是 照 樣 尊 敬 你 們 兩 位 。

我 們 之 間 的 愛 , 並 不 止 於 性 慾 , 而 是 真 正 的 感 情 , 雖 然 她 比 我 大 很 多 , 但 她 說 她 不 介 意 , 我 也 很 清 楚 我 們 會 互 相 愛 , 一 生 一 世 。
阿 雯 已 經 懷 有 孩 子 , 你 們 將 很 快 地 做 祖 父 祖 母 , 是 值 得 高 興 的 事 , 阿 雯 和 我 並 不 會 節 育 , 她 說 要 為 我 生 多 幾 個 。

請 不 必 為 我 們 的 生 活 擔 心 , 在 我 們 去 的 鄉 下 , 我 們 可 以 種 些 大 麻 , 然 後 賣 給 朋 友 , 換 取 一 些 可 卡 因 和 海 洛 英 來 吸 食 。

在 這 過 程 中 , 我 希 望 這 些 毒 品 可 以 減 少 她 的 痛 苦 , 希 望 有 朝 一 日 , 她 的 愛 滋 病 得 到 解 藥 , 她 一 定 會 醫 好 的 。

你 的 兒 子 阿 丹 上

延 伸 :

爸 爸 , 我 所 寫 的 事 , 都 不 是 真 的 , 請 您 放 心 好 了 , 我 現 在 在 同 學 家 打 遊 戲 機 , 沒 有 女朋 友 , 也 沒 有 喝 酒 。 我 只 是 想 提 醒 您 , 這 世 上 會 有 更 壞 的 事 , 請 打 開 書 桌 上 的 學 校 成 績 表 , 分 數 太 差 , 請 原 諒 。 又 , 如 果 您 息 怒 了 , 請 打 我 的 手 機 叫 我 回 來 吃 飯 。 」

致 爸 爸 的 信

HoME親情/教養

星期一, 1月 09, 2006

哥哥與細老一起看書 與 偏心問題

到晚上,細老咬著他的奶瓶要求看書才去睡,可惜我兩都沒空,我便順口說:『細老,你叫哥哥讀書給你看。』『哥哥,你說故事給細老聽啦!』細老很快坐在哥哥床鋪上等哥哥,哥哥又真的取起本書說故事給細老聽,那一刻真的很溫馨,可惜我忘了拍下!

現時,我是比較喜歡細老多些,因他的懂事真的使人舒心;而哥哥就很讓人勞氣!有人提我不要偏心,這個我一早知,因我都做過小孩而且是幾姐妹。

我曾想過,我是否偏心? 

我只是喜歡一個與我同模式的人,也可以說是比較夾。但與他一起的時間反而小了很多(因仔比較懂事,不用我太粗心);在物質上,給他的東西與哥哥比較也是相對地少!好多時出街,老公因怕煩也永遠只帶哥哥,我一早已提出了抗議,但這也是事實,如果帶細老,我們真的買不到東西。而上次我堅持帶細老一起晚飯,細老的表現非常之好,老公都沒話說。為何乖巧的細老反而要把他與媽媽的一部份時間分給這個不合作的哥哥?所以我對細老是有內疚之心。

哥哥因反抗心比較強,我用在教導他的時間上也因而增加;在物質上他也是好過細老,因他永遠是新東西!但他仍不覺自己幸福過細老好多!

我應為,我是沒有偏心,兩個我都愛,只是更喜歡細老!

HoME親情/教養

星期五, 1月 06, 2006

讀書箴言

在網貢搜尋時,無意中看到在寧波中學網頁上這篇文章,見很順口而貼上來:

2E家長梁太與同學分享的
<讀 書 箴 言>
過去不讀書,現在已經輸;
現在不讀書,將來還會輸。
不能不讀書,不要怕讀書;
讀書無捷徑,只有下工夫。
讀書要及時,不能再誤時;
現在就開始,永遠不嫌遲。
有錢多買書,有閒多讀書;
現在多讀書,將來不會輸。
讀書能努力,越讀越有趣;
讀書一有趣,就會更努力。
讀書像練功,不能不用功;
若想要成功,一定要用功。
讀書能用功,道理容易通;
道理一旦通,讀書就輕鬆。
讀書讀得好,工作就好找;
工作找得好,生活會更好。

全力以赴,為考試做足準備,
盡力爭取好成績,做到無愧於心,
各位寧波好學生,努力加油!

而且他們有個學英文的網頁幾好,如有時間可以一看:
HoME教育/學校雜談 親情/教養

星期二, 1月 03, 2006

寵一輩子 vs 一輩子被寵

前幾天到一家連鎖麵店用餐,這家店平日並不會因人潮影響點餐的進度,當天卻讓我等了近二十分鐘,不是因為店員的動作怠慢,而是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寶貝女兒。

他們站在櫃檯前打量各式套餐圖片,接著再與那頑劣的女兒商量,與其說是商量,倒不如說是請求:「好啦!乖嘛!就吃這個囉!後面好多人在排隊耶!」

看來應該是小學二年級的頑劣女童竟然如是回答:
「本來就要排隊啊!我先到我先點,點完再換他們啊!我愛點多久,就點多久。」

最後還是店員提醒了一句:「很抱歉,大家都在等喔!」才讓這對夫妻痛下決定。

所謂痛下決定的「痛」,是由父親承擔。當進入店內,小劣女很不開心自己超長的點餐被中斷,將怒氣發在他爹的身上,近似被鬼附身的表情,加上極端尖銳刺耳的叫聲,一剎那間雙管齊下。

這小烈女更用自己的小手,猛力的連續重擊父親的腹腰間,外人無不側目,而這對夫妻,卻非常平靜的坐下,任由她撒野,只是母親簡單的安慰了一句:「爸爸沒有錯。」

真的沒錯嗎?那整件事有沒有人犯錯嗎?
誰該為這樣的事情做一些反省或認錯呢?

教育下一代很花功夫,太過與不及都會影響下一代的人格發展,更會深深的鬆動國家未來競爭力。

前述例子,那位母親並沒有告訴這孩子在公眾場合應有的禮節規範與自律,是她錯!

那位父親不主動適時地阻止孩子撒野,是他錯!
在他們心中,孩子也許根本沒錯,還小嘛!寶貝嘛!寵著點吧!

長大後,甚至不必等到長大,這孩子就要承受因沒有適度教養,而必須承受的惡果。這又是誰的錯?

我家兒子的安親班,就有一位學生,走在路上可以口無遮攔的指著路人品頭論足,在安親班內不論男生或女生,都跟老師私下反映,不論分組或座位,盡量不要跟他放一起。

因此,他不得人緣、被孤立,這是誰的錯呢?

兒子班上有位鋼琴高手,聽說彈琴一把罩,但朋友卻少,原因很簡單,就是任性!這也不打緊,他還愛哭,一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就是哭,連班上女生都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說男生,才不想沾上這個愛哭鬼。

這樣的結局,誰的錯呢?

都說一個孩子要多寵、多哄、多順著,是這樣嗎?
孩子是人,給他正確客觀的教育是很關鍵必要的,現在很多父母偏離了正道,歪七扭八地將孩子教育成「天山霸主,唯我獨尊」的「非人」模樣。

倘若真有此霸主能耐也就萬幸,偏偏現在教育出的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腰不能彎,這算什麼呢?
競爭力與抗壓力何在呢?
團體相處的圓融度又何在呢?
謙卑受教的個性又何在呢?

孩子有錯,一定要讓他知道,教他改過,父母有錯,也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教他懂得認錯。

教孩子做人比起教孩子做功課要難的多,功課是一時的,分數是一學期的,而正確健康的人生態度,是一輩子的。

這麼說吧!在家寵他一輩子,不如出外被人寵一輩子,這才有遠見啊!

自動自覺做功課 - 適當讚賞 適時放手

【明報專訊】指導孩子做功課,是不少父母的死穴,無論父母背景如何。記得早年訪問名模馬詩慧,她曾慨嘆每天要花不少時間督導孩子做功課和溫習,軟硬兼施,卻未能推動他們自動自覺,一放手成績就急跌。

家境一般的另一對父母,讀小四的兒子成績不佳,比同齡小孩學習能力低,做事不專注,且很倚賴大人。可是,今年2月至暑假期間跟社工見面3次後,卻開始見進步。也許是孩子長大了,亦可能是社工的方法奏效。

重過程 成果次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天倫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註冊社工張世寶指出,這對父母最初只?重兒子功課的成果,擔心功課做不好,會影響成績,所以兒子的功課責任,最終由父母揹上身——字寫得不好看,擦去改正﹔數學算錯了,擦去改正。兒子樂得有父母包底,不用上心。

張世寶說﹕「想小朋友自律做功課,要在幼稚園與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否則到初中便很難搞了。」最重要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並多加讚賞,讓他從學習中,找到自信與滿足感。

培養孩子責任感

父母切勿本末倒置,只追求功課取得高分,而忽略了更重要的過程。

張世寶指出,功課的作用,是讓孩子重溫及鞏固在課堂上所學,並讓學校了解他的進度,所以過程十分重要。若父母太緊張成果,不惜一切追求高分,甚至給孩子答案、幫他做功課,就完全失去意義,也讓小朋友變得倚賴,不為自己的功課負責。

其實父母只需擔任輔助角色,做功課是孩子自己的責任。視乎孩子年齡,張世寶有以下建議﹕

˙幼稚園﹕孩子年紀小,若時間許可,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做功課,多一點互動,讓小朋友感到趣味。

˙初小階段﹕只要與孩子同在,或事後檢查功課便可。

˙高小或以上﹕若小朋友有責任感,父母只要偶爾檢查功課,或監察一下孩子是否自律做功課已足夠。

他表示,有些事情看似無關,其實影響小朋友做功課的責任感,例如上述的小四男生,除了功課上很倚賴父母,原來平時生活亦倚賴大人,穿校服、綁鞋帶、執書包亦要外公外婆幫忙。若父母想孩子能獨立做功課,平日不妨請他協助一些做得來的家務,例如摺被鋪和衣服,拿碗筷等,讓他從小有承擔責任的概念。

讚賞代替批評

孩子的功課做錯了,或做得不好,要不要他推倒重來﹖

張世寶認為,父母可以用讚賞的方法,提示孩子作修正,同時讓他得自信,學習獨立。他說﹕「父母一般傾向批評孩子『這個字很肉酸』、『你今次又忘記改正』等,令孩子感挫敗,他已經很努力完成功課,卻換來這樣的結果。不如換個方法,多讚賞,少批評。」他認為再差的孩子,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例如成績差但會自動自覺做功課﹔大部分時間不專心,但最初10分鐘還算專注。

若家長發現答案有錯,可以先用正面的字眼作出讚賞﹕「你這次做功課的時間很快呀﹗」然後才提示他,還差一點點﹕「這行中有個錯字,你看得出來嗎﹖」又或者「這行字寫得很好看﹗不過我覺得這行中,有一個可以寫得再好一點的,你能找出來嗎﹖」不過,張世寶強調,若在父母引導下,小朋友仍覺沒有問題,父母就應該放手,尊重他的決定,由他錯一次,讓老師扣分或罰他抄寫,由孩子承擔後果,學習負責。

讚賞時,要留意內容必須具體,除了說「很乖」、「幾好」,還要具體說明如何乖、有什麼好,例如「這個字寫得很端正」,「這15分鐘很專心做功課」,讓小朋友知道父母認同的行為是什麼。

過程中,父母的讚賞讓孩子知道付出了努力會得到欣賞,得到滿足感﹔經父母提示,孩子也學會要獨立,要自己找出錯處。

太多批評,甚至人身攻擊,例如罵孩子蠢、無用、讀書不成做乞兒等,或與其他人比較,不但不能激發孩子上進,更可能打擊孩子自信,漸漸代入「蠢」與「無用」角色,認為如何發憤都沒用,偶爾成績好只是運氣。

營造學習環境

做功課的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專注。所以父母應在早期作出指導,讓小朋友往後依循﹕

˙離開令孩子心散的人與物,包括開了的電腦、電視、收音機,沒有或已完成功課的弟妹﹔

˙在固定的地方做功課,若有需要,可讓孩子做功課的桌子面向牆壁﹔

˙開始做功課前,準備所需文具、書本,削好鉛筆,才坐下來做功課﹔

˙鼓勵小孩每次只做一樣功課,其餘課本與文具,準備好後放在視線以外的地方。

文、訪問圖片﹕江穎欣

別犯了父母的十大迷思

1、過度照顧︰
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就被照顧的無微不至,其結果可能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從小被餵食到了兩三歲甚至更大,孩子的小手缺乏拿湯匙、筷子的練習,會導致手部肌肉的發展問題,上了小學可能連寫字都會很困難。一直餵食孩子柔軟的食物怕他噎到,會讓孩子沒辦法發展咀嚼能力,甚至沒辦法正確發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熱、怕孩子受傷、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負,處處保護的結果,反而是在傷害孩子。

2、過度安排︰
相信你的周遭,一定有許多行程排得比你還滿的孩子。但許多研究都發現,被過度安排的小孩,最後都容易喪失對生活的熱情、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特別提醒父母,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充分的發揮。
每天至少空出一段時間,什麼都不要安排,讓生活有點不可預期的樂趣。

3、說教太多、身教太少︰
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書,自己卻在看電視。要求小孩要有禮貌,自己卻一天到晚對孩子破口大罵。當父母言行不一的時候,會失去孩子對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對父母的反感。
如果希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就該盡量陪著他讀書,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歡的書,也可以與孩子共讀。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表現出你對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4、只關心學業,忽視其他生活能力的培養︰
「現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對孩子的投資全都放在功課成績上,」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指出現代家長最大的迷思。游乾桂提醒父母,學校只能給畢業證書,卻不能給就職保證書,拿到高學歷好成績,不是競賽的結束,離開學校才是競爭的開始。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數、學歷、學校之外,對於孩子內在的智慧、美德、快不快樂、健不健康等等,更需要關心。

5、用【買】來滿足孩子︰
自從社會走向極度消費之後,父母想要滿足孩子,只要掏出口袋裡的錢,就能買到各式各樣的東西,從買玩具、買課程、買故事書到買一個個廣告中許諾給孩子的美好未來,父母買給孩子的東西不斷增加,卻不見得能增加孩子的快樂。黃春明在【九彎十八拐】雜誌裡,便以「吞噬動詞的怪獸」一詞來形容「買」這個字,現代人只有消費,除了買,還是買,孩子除了得到那買來的東西之外,卻失落了許多學習和成長。

6、完美主義︰
曾經在醫院負責輔導工作的教育學者游乾桂發現,許多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孩子,往往是父母造成的,他們被父母的要求與渴望逼的喘不過氣,最後只好宣佈放棄。
游乾桂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條活路,也給孩子一條退路,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考上第一志願,他也還有一條退路,退一步海闊天空也不一定。

7、害怕輸在起跑點︰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許多父母的信念。為了及早作好準備,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結束無憂無慮的童年,這其實是一種競爭力的迷思。孩子的成長有他的節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當孩子的身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識或技能的階段時,提早學習往往沒有效果,甚至傷害孩子的心智。
政大教育系教授王鍾和鼓勵父母與其整天掛念著孩子未來有沒有競爭力,不如從自我成長、自我突破的角度來引導孩子,這比強調要孩子贏過別人、打敗別人更重要。

8、 負面的言語太多︰
如果你有機會把你和孩子對話錄音下來,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會不會在言談中不斷地出現負面的語彙,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為什麼你都不聽我的話…」「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闖禍…」。負面的交談太多,其實很容易啟動人的防衛機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糾正他的缺點,他的大腦會漸漸形成一種反應,一看到你就緊張、害怕、甚至產生敵意。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痲痹化作用」與「明朗化作用」,負面言語加強「痲痹化的作用」壓抑了孩子的天賦,正向的言語卻能啟動「明朗化作用」,因為有人欣賞鼓勵,孩子會表現的更好。

9、透過孩子活出自己︰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發現,許多親子間的緊張關係,來自於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願望的投射,每天把全副心血都投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像是「透過孩子活出自己」。柯志恩提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別把他當作是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父母自己也應該活出自己獨立的生活,否則一旦子女不領情,父母就會產生很多怨憎。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
孩子快不快樂,其實是評量父母最好的指標。孩子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你點點滴滴的幸福與滿足,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做父母其實很快樂。

養個「好情緒」孩子的三種方式

增進自我覺察、調適情緒的技巧,不但有益於孩子交友和行為合宜,更能培養同理心和挫折耐受力,不會變成假面超人。

回想小兒子出生後,五歲老大的反應:「我才知道小孩子也會嫉妒,」從事金融業的潘曉梅笑說。有天她聽到嬰兒哇哇大哭,衝到房間一看,小baby腿上被捏了一大塊瘀青,老大一臉無辜杵在旁邊。

潘曉梅氣得差點動手打人,老大也嚇得哭了,聽著兩個兒子的哭聲,潘曉梅才驚覺自己疏忽孩子的感受。老大只是氣弟弟可以有禮物,大家搶著抱,並不是真的想傷害弟弟。

學齡階段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逐漸增加,也能透過別人的反應,判斷自己行為是否合宜。由於生活圈擴大, 許多陌生情境產生的困窘、嫉妒、羨慕、寂寞、罪惡感等情緒,常會使孩子不知所措。

入學之後,孩子在團體裡會被期待更高的自我控制和合作能力,學習分享、解決衝突;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期待。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認為,這正是培養孩子分辨和調節情緒技巧的最佳時機。

高特曼的追蹤研究發現,如果父母能適當疏導孩子情緒,將有助於孩子行為合宜,懂得自我鎮靜,集中注意力,更有助於人際關係和課業表現。

別怕鬧情緒

在我們的文化裡,情緒似乎常被貼上負面標籤,打入冷宮。台北榮總精神部臨床心理師呂俐安指出,父母較在意的仍是智力(IQ)表現,不太重視調節情緒的能力,多等到孩子出現自我中心、難搞、挫折耐受力不足等困擾時,才來求助。

有的孩子功課不好,最大的問題是出在人際關係弱,父母卻以為是孩子上課不專心。

令人擔憂的是,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情緒被忽略也照樣長大,殊不知大環境已經改變,孩子必須面對更多的刺激和挑戰,圍堵、放任情緒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問題。

培養情緒智力(EQ),不是要「消滅」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要幫助他覺察、區辨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學習運用這些訊息做出適當反應。

因此孩子鬧情緒時,父母要做的不是跟著發脾氣或只是制止孩子,而須處理鬧情緒的原因,避免同樣的模式一再上演。

例如手足嫉妒,孩子偷打弟弟、弄壞東西,如果父母光生氣處罰,孩子反而更認為自己不被愛、不受重視。

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先帶開孩子,讓他平靜下來。讓他了解自己為什麼吃醋:「你是不是因為媽媽抱弟弟沒抱你,所以不高興?以後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可以跟媽媽講,媽媽會很謝謝你提醒我。」當孩子知道情緒可以更適當、有效地表達,就不會故意犯規想引起注意。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是任孩子予取予求。

心理師呂俐安指出,有些父母太保護孩子,往往反應過度,如孩子跌倒了哭一下就急著安撫:「好痛好痛哦,都是地板不對害你滑倒。」孩子誤認自己的生活不該有不愉快,導致挫折耐受力低落,事情不順心就鬧情緒,難以適應家庭以外的人際互動。

即使孩子的情緒如山洪爆發,父母也不能兵敗如山倒,忘記先前的約束。明確告訴孩子,他必須遵守已訂下的行為規範,學習尊重自己和別人,你不會因為他鬧情緒答應他的要求。

以情養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感性的情緒和理性的認知能力同樣重要,如果孩子常被情緒卡住,勢必影響其人格發展。若能使情緒透過合理有效的方式紓解,避免能量耗損在衝突、壓抑情感上,孩子將更容易專注發展其他潛能。

以下方式可協助家長更有效輔導孩子的情緒,成為他一生受用的資源。

坦誠表現你的感受

在孩子前表現你的情緒,並和他討論是很重要的,例如「媽媽明天開會要上台報告,我覺得很緊張,我想要去外面走走。」

有情緒是人之常情,不要害怕在孩子前面表現出來,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孩子都能透過這些體驗累積更多同理心,有助於他面對更多元的人際關係。

人非聖賢,孩子如果做出讓你氣炸的事,要你心如止水不可能也不健康。但如果你真的怒不可遏,無法思考,最好暫時離開現場,告訴孩子等你比較平靜時再回來處理。

注意孩子的細微情緒

不要等到孩子大吵大鬧才處理,留意低強度的情緒並給予回應,例如沮喪或憂慮。幫助孩子分辨和經歷這些情緒,讓他知道你深切關心他的生活。

理解和接納

讓孩子知道你確實收到了他的情緒訊息。也許你想藉著忽略、否定安撫他,孩子卻會懷疑自己的反應是錯的,甚至不願意再告訴你。

解釋負面情緒並非異常

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因生氣、嫉妒、貪心的感受被譴責,但你要處理他不適當的行為。可以說:「我知道,小華不跟你玩讓你覺得寂寞,傷心。」接著再解釋:「但是你說他的壞話並不能解決難過,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建立情緒字彙

準備不同種類的情緒字彙包括挫折、罪惡感、忽略等,幫助孩子把一些無以名狀、害怕的感覺,轉換成明確的概念,讓他知道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孩子若學會以語言清晰表達感受,將有助於溝通和自我對話。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協助孩子釐清情緒的來源,鼓勵他找出可行的處理方式。如除了「感覺很差」之外,他還知道自己是因為姊姊不陪他玩所以寂寞,可以跟他討論解決之道:打電話請朋友到家裡玩?還是拜訪附近鄰居?有了經驗,下次他覺得寂寞時,也許就可以自己處理而不需要你的幫忙。

情緒遊戲

透過親子活動辨認、紓解情緒,可能比說道理更受歡迎。

親子共讀

不管孩子多大,共讀書籍都是認識情緒的好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討論情緒的語彙,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及憂傷,更能夠讓父母談論一些他們難以啟齒的主題,如死亡、戰爭等。

目前台灣已出版不少適合共讀的繪本,父母可依據孩子的需求和年齡選擇。

假裝遊戲

小朋友常喜歡以幻想解決困擾,宣洩日常的壓力。假裝遊戲有助於孩子探究被壓抑的情感,並讓父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憂慮,適時加以疏導。可以在孩子玩扮家家時觀察,或扮演另一個和孩子互動的角色。沒有哪一種劇本是正確的,容許孩子表現真正的情感。

找情緒

親子一起外出購物或到公共場合時,請你的孩子找出不同的情緒表情。誰看起來很愉快?誰一臉無聊?有很害羞或很緊張的人嗎?

文/朱念文 康健 第043期 2002/06/01 出刊

溫柔對待親愛的人

對待家人,我們習慣成自然地不懂禮貌,
不會溫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懶得搭理。
因為太過熟悉了,而不知珍惜。

「你快點行不行!?大男人這麼會磨蹭,像個老婆子!」 便利商店內櫃檯前,
婦人對抱著兒子選購飲料的丈夫吼叫,
轉過身卻軟了嗓:「先生,請幫我挑三個茶葉蛋,要入味一點的喔!」類似的情景應該常看見。

比如,丈夫在外活躍又健談,被公司的女同事們封為幽默高手;
回到家卻成了自閉症患者,不是盯著電視就是看著報紙,對妻子的說話充耳不聞,
或斥喝閉嘴觀察發現,這樣「裡外不一」的情形在多數人身上、多數家庭裡頭都會發生,
或是慣性,或屬偶發,並且被「公然」接受。

就像你遇見在爭吵的夫妻,丈夫或妻子轉過臉望見你時,會露出招呼的笑臉,
回過頭又繼續爭吵,那麼般地自然。

對待家人,我們卻習慣成自然地不懂禮貌,
不會溫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懶得搭理。
因為太過熟悉了,而不知珍惜,這實在是極為錯誤的心態。

對同事和氣,可以增進工作場所的融洽;
對朋友體貼,可以擴展自己的人際; 對上司尊重,可以利益自己前程。

卻不細想:對家人和氣,可以增進家庭的融洽;
對家人體貼,可以讓關係更親密; 對家人尊重,可以使生活充滿歡喜。
與家人的關係,是這世上最該珍惜的情感! 許多人卻忽略了。
一名死刑犯臨死前說了:「我很敬愛我老爸!可是我從沒對他這樣說.
我總是不理他的教訓,在他指責我時瞪著他,跟他耍流氓!
我其實很愛他,很感謝他從來沒放棄我,但我這一生,
自懂事以來,只在他快要病死的時候抱過他一次,就只那一次,我沒惹他生氣!」

你呢?總是對老媽嘟嚷肚子餓啦?襪子找不到啦?
總是對老爸呼喊機車壞了?沒零用錢了?
總是對兒女教訓沒個好樣?別給我丟臉?

錯了!趕快,換個口氣、態度表達看看!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埸合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
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如果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說。

二十美金的價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很累並且有點煩躁,他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什麼問題?”
“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我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1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
“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 "如果你問這個問題只是為了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的話,
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且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
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地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自己房間並關上門。父親坐下後還生氣。
約一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兇,
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小孩的房 ”你睡了嗎孩子?”
“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
“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兇了,我將今天的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謝謝你”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自己有錢還要?”父親生氣地說
“因為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
“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
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如何以佛法開啟孩童的智慧 @ 蓮花少東上師

2001-01-04 大馬美里萬法堂   

今天晚上,講一講「如何以佛法開啟孩童的智慧」。
在座每一位來聽這個題目的家長都非常關心你們的孩童的成長。   

如果,我換一種說法,我說,大家今天來聽這個講座,因為你不太懂得怎麼教小孩子。
大家聽了以後,覺得第一段話好聽,還是第二段好聽,
(眾回答:第一段)對呀,我在讚你們呀對不對。   

其實每一個人都喜歡人家讚,對不對。
小孩子也是一樣呀,你哄一下小孩子的話,小孩子也是樂大半天的。   

我覺得對小孩要善意的鼓勵,這對他們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們修佛法的人,常講心。
真佛宗宗旨就是明心見性,自主生死。
可是生死還沒有到的時侯,你怎麼知道你可不可以自主?
在平常的行住坐臥中,在平常做事情時,你可以自主嗎?你可以自主你的脾氣嗎?
你不受這個環境所污染,所影響嗎?所以平時能夠自主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教小孩子,也是要教他怎麼自主。   

教小孩子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有些父母要小孩考第一,要每一科都考A。講是很容易呀,做是不是這麼容易呢?   

我也有三個小孩子,我跟他們講,你考一個B回來,我就很開心啦,當然,如果你考一個A回來,你會令我為你感到驕傲。   

你的要求不太高的時候,他沒有壓力。去年的時候,我那個老三,唸完五年級以後,第一個成績表拿回來有五個A,他不是很開心。小孩子原來記得很多的,他說,大哥當時唸五年級有六個A,我才五個A,他覺得很難過,因為他沒辦法超越兩個哥哥。到最後的時侯,他八科裡面有七個A回來。可是他不是書蟲哦,每天只是看一個小時書。所以我對我小孩的教育,是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做一個開心的人。   

其實開心不容易,尤其是我們大了以後,發覺開心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國外有一個笑話,男的踫見男的時侯,如果很多年沒有見,他就問你,你是個開心的人呢,還是個結婚的人?(笑)好像結了婚的人開心不容易。   

所以,我讓我小孩子要開心,可是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這一點滿重要的。
其實在佛法裡面這就是自主。
很多人現在都不能自主,為什麼?
有些人愛情為主,自主為輔,所以有些人為愛情自殺;
有些人在玩股票的時候錢是第一,自己是老么,所以有些人為了錢什麼事情都做。
這個就是不能自主,為什麼這麼多的人為非作歹,就是不能自主。   


所以教小孩要自主,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自主講是很容易,其實做並不容易。
我那個老二Joe去年十一歲左右,有一次回來跟我講,
" 爸爸,我最近發覺我有一個問題哦,我發覺最近太愛玩遊戲機了。"
我就說,"JOE你很勇敢,也很聰明。"他瞪著眼睛看著我,沒有想到,他有問題,我還讚他兩句。
為什麼說他很聰明,一個十歲的孩子看得出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聰明?
講他很勇敢,為什麼?很多小孩子有問題,夠不夠膽跟爸爸媽媽講?
為什麼不敢?怕給爸爸媽媽罰嘛!

所以,JOE講這句話,我說他"很聰明,也很勇敢,"
你說,他以後有問題會不會先跟我講?
會啊!我第二句才講,"你覺得你玩這個遊戲機影響你嗎?"
"我還是做完功課才玩,可是有時就做的比較馬虎一點。"
"你要爸爸幫你嗎?"
"最好啊!"
我就叫老大,老三,大的十二歲,小的九歲,三個一起下來。
"剛才JOE講,他最近有問題,愛上了這個遊戲機,你們兩個有沒有?"
"我們是有一點啦!"
"這樣子好不好,我們來過一個聰明月,在這一個月裡面,不玩遊戲機,不看電視,不玩電腦,不簡單哦。如果你們三個這次做得到,爸爸不會給你獎品,做不到我也不會罰你們。你這一個月做是訓練你自己的自律能力。果你做得到是為你自己好,也不是為了得到爸爸的禮物;你做不到爸爸不罰你。"

如果他做得到,他的自信心會提高,因為他不是為這個禮物而做,是為他自己而做。結果三個都做得到,我真的沒有買禮物給他們。這對他人生成長過程有很大幫助。他現在也講,我一個月可以不看電視,不玩遊戲機,不玩電腦哦,不為什麼,只為我能夠做得到,我就是我自己的主人。

這就是訓練小孩子怎麼自主,所以不要給他禮物,你過後要買給他是另一回事,可是不要跟他講是為這個禮物而做的。這就是訓練小孩子的自信心。

再舉個例子,有時我看見在餐館吃了飯大人在聊天,小孩子走來走去。如果大人在聊天,小孩子一定會悶的。所以,我每次出去吃飯,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就帶一點玩具,帶一點書本,吃了飯如果我們還沒辦法走,他們坐在自己的桌上玩遊戲看書。這也是讓他們學習自主。   

還有我發覺有些爸爸媽媽,他們教小孩子看爸爸媽媽的心情。今天的小孩子比以前的我們聰明很多啊。小孩子發覺如果爸爸媽媽心情好的時候,他壞一點是沒關係,爸爸媽媽不會罰他的了,他可以拿多一點,有多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爸爸媽媽心情不好,馬上很乖。變成小孩子判斷對與錯,不是判斷一個事情對還是錯,是看爸爸媽媽心情。所以,在家裡面訓練小孩子,也是要賞罰分明。

我們都是愛小孩子的,可是有時要裝的兇一點。所以我覺得,家裡最好一個做白臉一個做黑臉。我家是我做黑的,我太太就是做白的啦。我的小孩子在國外唸小學是沒有功課做的。可是我要求小孩子回來一定要做功課,做了以後自由活動。小孩子做了功課給我改的時候,我比較嚴,他要拿我那個A,不容易拿。那我太太,有一次我出去弘法,小孩子做了功課交給媽媽,媽媽一看就A...A...A。當母親的就是這樣子很慈悲的。他們拿爸爸的A很開心,有挑戰嘛。所以你還是要鼓勵他一下,要訓練他怎麼去自主。   

前一年我就去加拿大的一個監獄,看第二代的東方人。我記得有一個監犯,看他的面相非常好,非常斯文的。他講他爸爸在唐人街開了一間餐館,他不愛唸書,自然會跟一些比較愛玩的年輕人走在一起。玩的時侯要錢啊!開始的時侯慢慢從家裡偷,但家裡的錢不能拿太多。再來就給人家叫去,人家去偷東西的時候,就幫人家把風。後來,有一個人就跟他講,我們做兄弟的要講義氣,我這裡有一個手槍,你替我好好保管。所以我講,義氣是用來講,不要做,不要這麼認真。這個槍交給這個叫AHFONG的年輕人保管。過了幾天,AHFONG就把手槍交回給那個人,再過一天,這個手槍就還給這個FONG。FONG就放在他的床下面,再過一天,警察上門,有一個謀殺案懷疑你做的,因為前幾天你跟那個洋人幫派頭子吵架,現在他給人家殺了,懷疑你,搜他的房間就把手槍搜了出來,證明那個洋人確實是給這個手槍打死的。手槍上有AHFONG的指紋,他當然講那個人交給我的啊,可那個人已經不見了。   

他跟我講的時候,眼睛還是紅紅的。他說,我發誓,我真的沒有殺過那個人。可是在法庭是講證據的。他跟那個洋人爭吵以後,洋人當天晚上給人家打死,子彈就是從他這個手槍打出來的,手槍上只有他一個人的指紋。所以還是判他有罪,誤殺。   

所以,交朋友也很重要。佛經講,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帶著一批出家人,去到一間賣魚的店,釋迦牟尼佛叫他們進去繞一個圈出來,大家嗅一嗅衣服都是臭臭的,這麼熱的天氣嘛!然後再經過一間賣香料的,很香,進去再繞一個圈,出來衣服就香了。怎麼樣?你結交什麼朋友,無形中就會受他影響。我們中國人就講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一看到這種事情就跟小孩子講一下,他們小的時候聽了就會放在心裡面。小孩子看你怎麼去調節。小孩子是模仿大人,你要小孩子做的對,你首先要做的對。   

佛經有一個故事講的很好,講一個師傅,他的婆婆年紀大了,手在抖,常常打破碗。師傅就做了一個木碗,木碗很粗有刺。老人家只好用布包著碗不會刺到手。那個師傅有一次看見兒子拿一塊木來刨,他就問,喂,兒子啊,你為什麼拿這個木來玩啊,小心呀!很多刺啊。兒子說,我用這個木來做一個碗,你老的時候給你用,你就不會打破呀!   

我發覺現在很多人都是孝子,是孝順自己的兒子。很多時侯吃飯的時候會記起,他喜歡吃什麼,忘記了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你要小孩子孝順你,你要先做一個榜樣給他看,小孩子看在眼睛記在腦海裡。所以,你要自己帶頭。   

國外有研究,爸爸媽媽不抽煙的話,小孩子百份之九十都不抽煙。   

所以你希望小孩子好,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你希望孩子將來懂得尊重你,孝順你,你自己先做一個榜樣。如果你說,我爸爸媽媽不在,你要做個榜樣尊重老人家,有時在開門的時候,後面有一個老人家,有一個孕婦,多等一分鐘讓人過去,小孩子看了以後懂得,原來看見老人家,看見孕婦要讓,心裡面就懂得禮讓,為人家想。   

佛法常常講,智慧和慈悲。什麼叫慈悲?
慈悲就是為人家想,考慮人家的感受,這就是慈悲。
慈悲先從嘴巴開始,嘴巴講好話,有時一句話好與不好,都是看你嘴巴怎麼講。
慈悲先從自己家人開始,關心家人
。   

我發覺現在很多父母沒有跟小孩子溝通,他們看一、兩個小時的電視,看報紙,可是你每天有跟你孩子溝通十五分鐘嗎?單獨的,跟一個小孩子講十五分鐘,不是罵哦!是溝通哦!溝通交流是有來有往,不是只有你講。要溝通就要聽聽小孩子的心裡話,有時聽了不對不要馬上導正他,找一個適當的機會再導正。小孩子才會跟你講心事。小孩子從小不跟你講話,不跟你講這個心事,大的時候都「煲電話粥了」。   

每一個小孩子的心性不一樣。像我的老大,就比較自動自覺,老二就比較粗心一點。他唸英語為主,我也教他們中文,他們去學校唸,一個禮拜才唸兩個小時中文。可能是我遺傳,我寫字不好,我老二寫字也是很不好看。我覺得你應該比老爸厲害。所以看他中文字,每次看了都是很不高興,他也是眼睛紅紅。後來我覺得要改變一下,他寫了一篇字,我看見有三個字寫得不錯,有六十個字寫得很難看,我就用紅筆打圈,我說,這個字寫得很好看,以後你就跟這三個字來寫。過了半個小時,他馬上抄一張出來。爸爸,寫的怎麼樣?有十個字寫得很好,有進步了。我們在佛堂也是啊,有師兄來,師兄你很發心啊!今天我們就跟師姐講了一個事情,我們堂有一個師兄有一次來,我就跟他講,師兄你跟觀音菩薩很有緣,他就很開心呀,上師講我跟觀音菩薩很有緣。後來其他同門就問,趙上師你為什麼講他跟菩薩很有緣?他每次來同修都遲到。我說我知道,他每次來的時候我們都在唸高王觀世音真經(眾笑),你看,他是不是跟觀音有緣。   

他聽起,會反省一下,他會靜靜發心。多講好話是語言的布施,你歡喜我歡喜嘛!潮洲話說,好別人就好自己。你對人家好,人家對你一定客氣嘛!   

我三個小孩子,真的個性不一樣。我每個月都給他們十塊零用錢。我們開堂的那個月,我就問老二,開堂了你要做功德,你捐了多少錢?他說,我十塊錢全都捐出來。我問我老大,老大捐了八塊錢。我說你為什麼捐八塊錢?他說,爸爸你跟我講過呀,錢不能全都花掉啊!一定起碼要存二十個巴仙。(眾笑)他真的記住哦!我問最小那個,我說,JERMY老么,你捐了多少錢?老么看了我一眼,爸爸你常常開示講,這是隨緣贊助。三個答案都不一樣,誰對?三個都對。   

有時看事情,要替小孩子想,不是太過份的話,讚他一下。我們普陀堂成立了一個佛青會,我們教小孩子怎麼去組織,怎麼去選會長,有什麼活動儘量訓練他們去想。佛青會是從六歲到十三歲,儘量訓練他們想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去開會,去討論。   

我以前皈依師尊的時候,我想,師尊蓮生活佛是大成就者,如果人生上我有問題,師尊可以給我很多很好的答案。後來我發覺這個想法不太對。師尊是大成就者,智慧具足的人。我皈依了他以後,是他叫我去找答案,他不是給我答案。這很了不起哦!所以我們儘量訓練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這就是兒童的德智培育。   來到佛堂,我希望孩子們了解佛法,我就講英語,講英語小孩子聽的時候就沒有語言障礙,我常常跟他們講很多的因果故事,小孩子聽了知道做事情一定有果報,將來大的時候,他做事情會想一想。小孩子有時很難判斷對錯。我說你們要這樣子想,當你做一個事情,不知什麼叫對,什麼叫錯的時候,你想想,如果你做了這個事情,爸爸媽媽開心還是不開心?如果他們開心代表你做得對,如果爸爸媽媽知道以後不開心的話,你要再想一想,你這個事情做的對還是不對。   

我以前在國外唸心理學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小孩子的時候口頭襌「爸爸媽媽講的」,唸書以後「老師講的」,唸大學以後「我講的」,唸了大學以後「誰講的」?到最後「亂講」。小孩子的時候講「爸爸媽媽講」,說明小的時候是以爸爸媽媽為主。唸書以後接觸老師多了,他就認為老師有很多學問,所以他就以老師講的為主;唸大學,以為很了不起了,「我講的」;唸了大學以後「誰講的」?就代表心中已沒有主了,有時出來做事情很難講什麼叫對,什麼叫錯?所以有時我常常講一句話:「世情誰對錯,真理多面看,能卜天下興亡事,難判世間是非情。」是與非有時很難看。所以有個很出名的故事,講幾個瞎子去摸一個大象,有一個就講像蛇一樣,有一個摸到尾巴的像蠅子一樣,摸到這個大腿的像柱子一樣,摸到大象身的像牆壁一樣,四個都只是說了事實的一部份。我們看事情不一定都很準的。像孔夫子也試過一次,孔夫子有一個很出名的學生,叫顏淵,是孔夫子最喜歡的學生,可是他三十三歲不到就死了。顏淵學問很好,孔夫子很欣賞他,可是他很窮,那孔夫子的時代,東西拿出來拜,沒有拜不能吃。一次孔子看見顏淵,在沒人時拿飯在吃。孔夫子問,剛才你是不是撿起這個飯來吃啊?顏淵就講是,他說,那團飯給風吹在地下,已經有很多沙了,不能再去拜天地,拜祖先,丟掉也滿可惜的,所以他才吃了。孔夫子就講,有時一個事情的真象,不容易看出。所以我們講話的時候,有時不了解不要隨便講。我常常愛講一句話,人有一個嘴巴就是少說話,兩個耳朵是多聽,要聽兩邊的話。不能只聽一面的,嘴巴在正中,要講公正的話。   

作父母也要多聽孩子的話。小孩有時真的很聰明的。我有一次回家的時候很累,家裡三個電話在響,我有點好像不樂了。我那個大兒子就過來跟我講了一句話,我覺得滿有法味的。他說爸爸,電話是給你方便的,不應該造成你的不方便。   

父母要鼓勵小孩去嘗試。以前我那個老二每次打球都輸的,他想贏,我說,你不多練習怎麼去贏。我跟我小孩子講了一個笑話,「有一個人有一次去學游泳的時候,嗆到了,他講,以後沒有學會游泳以前我不會下水。」(眾笑)我的老二也笑。要試過很多次你才會做得好,所以小孩子做不好,要多鼓勵他,慢慢來。我發現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小孩子常沒有記性,講了又忘記,講了又忘記。其實我們也是會常常忘記的,只是你爸爸媽媽不罵你而已啦!   

小孩子常常忘記怎麼辦?可以在他做事情的時候問他。我那個老大要負責洗碗,老二負責掃地、洗衣服、洗床單啦!他們三個都負責的。有時,他們覺得要做的事很多。我就問,如果你們三個都不做,這個事情誰做得?你們想爸爸媽媽心情好,你們要幫忙減輕一下工作量。小孩子他們聽得懂的,所以有時候他們盡量幫你。   

小孩子明白的,他們會聽你講的,有時他們問我,爸爸我應該做幾個功課,我就問他,你要當A的學生,還是當B的學生,他說當A的,就做三樣,當B的就做兩樣。有一天,他說,爸爸,今天我好累,我今天當B的學生,可不可以?我說,可以呀。你要他對你關心,你也要對他關心。有時候我問他,你知道我剛才為什麼罰你嗎?他說知道,有時候他們的重點跟我們大人不一樣。   

所以小孩子儘量培訓他,有獨立的思想,不要講你沒有用的,一定做錯的。你常常這樣講,他潛意識中我做錯才正常,不做錯才不正常。如果他常常記不住,叫他貼在床頭,要不然貼在刷牙的地方。   

師尊講了一句話,小孩子不皮呀!馬兒不吃草囉!他一定皮的囉,他一定走來走去的,他不走就有問題了,(眾笑)小孩子不可能坐下來聽嘛!有一次我去到一個分堂,也是很熱鬧,十幾二十個小孩子走來走去,入三摩地的時侯,他在後面推你一腳。(眾笑)小孩子不可能定下來的,很簡單,我問你,如果有一天,你跟朋友出去吃飯,六個人吃飯,五個人都講法文,你不知道他們講什麼,你會覺得很悶。小孩子也是一樣,所以有時我們要考慮小孩子的感受,這樣子你在帶他的時候就比較心平氣和。我兩年前去英國,就辦了一個英語的佛學班,那邊有很多洋人也喜歡聽佛學,差不多三十八個來聽,第一次辦英語的佛學班,反應很好,講了二個半小時也不願意走。後來一個洋人就過來問我,她說,我有一個孩子十五歲,不知道怎樣去跟他溝通,你可不可以跟我孩子講一下。我說,可以呀!他小孩子來見我,洋人真的很高,我要這樣子看他。(仰首)他名字好像叫JOHN,我就問JOHN,在英國十五歲是算大人還是算小孩?他說,我比你高呀,所以我是大人呀。我就問他,你長得很高,就是大人嗎?他靜靜想了一下,不是。我說什麼叫大人,他說,做事情要負責任。我就要他這句話呀!我說講得很好呀!因為他的父母離婚了,我說你是家裡唯一的男人呀,你覺得你應不應該幫你媽媽?他說,應該。跟他溝通以後,我就講對呀,當一個大人不但是你個子長得高,是你做事情有沒有責任感。所以你家裡有小孩子如果常常出去的時候,也可以跟他講,你要爸爸當你是大人還是當你小孩子。他不要你再當他小孩子,喂!過馬路小心呀,他才甩開你呢!你要跟他講呀,你要爸爸當大人還是小孩子,你首先要自重呀。有一次我在分堂,堂主跟我講,喂,趙上師你跟我兒子講一下,我兒子每個晚上都出去,一點多才回來,第二天不肯起床上班,頭髮留得長長的。他帶兒子來見我,他很希望我叫他兒子把頭髮剪短。我說,喂,你爸爸叫我叫你把頭髮剪短,其實老實講呀,上師覺得你的頭髮並不是很長,上師在加拿大唸大學的時候,頭髮比你長,我第一次留長頭髮真地滿長的,在國外難得自由嘛!謝謝!(眾笑)我說,我在國外第一次留長頭髮的時候,把照片寄給我媽媽,我媽媽就寫信問,為什麼你的女朋友長得這麼像你。(眾笑)當時我成績還算不錯,媽媽知道我留長頭髮,她沒講話,因為我做了我本份的事情。我就跟那個堂主的兒子講,如果你不想你爸爸囉囉嗦嗦,你做好你本份,如果你做好你本份的話,爸爸媽媽覺得你有主見,事情就好辦。   

修行人跟普通人的分別,我認為,普通人只是把一個事情做完,修行人是把一個事情做好。   

所以我跟小孩子講,我說,你要爸爸媽媽對你有信任,你起碼要證明給我看,你確實有這個智慧,有這個能力可以自己處理這事情,我不要求你一定要拿A+,起碼你不會不及格,你要做一般的人,還是比一般人好一點,讓他自己選。   

可是,有時我們要替小孩子想,唸書有時也是滿辛苦的。所以,我一個禮拜一定有一天給他休息,星期天我們去佛堂呀,他們也喜歡去佛堂呀,聽聽開示,星期天他自由,他做什麼都可以。   

還有,如果你家裡小孩子還沒有到十三、四歲,你早一點跟他講,"小孩晚上去街,爸爸媽媽很擔心啦。"   

有一次我在外面替殯儀館做超度,有個小孩子呀!十六歲開快車撞死了,是我做過最年輕的開快車死者。我小孩子十三歲,他遲早都會考車牌的嘛!我就先跟他講,十六歲開車撞死,爸爸媽媽怎麼想。有時候看了報紙,刊犯罪的,就給他講,你看爸爸媽媽怎麼想。要他了解當父母的心情。在佛堂,我教佛學的時候,有時我會講一些因果故事,讓他懂得因果,有時侯我會講中國人二十四孝故事,我會讓小孩子講對還是不對。我記得,有一次我講一個故事,家裡很多蚊子,那個孩子先把自己的衣服脫下,希望蚊子吃飽他的,不吃他爸爸的。我就講了以後,我說,小孩子,你覺得這個人怎麼樣。我孩子講太笨了,(眾笑)他說,你應該做紗窗嘛!我說,以前沒有紗窗呀!他說,可以用紙貼起來嘛,點蚊香嘛!他講得對嘛!   

所以,有時一些傳統的事情給他思考一下,讓他想想對與不對,有些小孩子想出來真的滿好的。我的大兒子對我說,爸爸,有空你要跟媽媽去看日落,不要帶我們三個去,你們兩個去看日落,(眾笑)一年起碼要看一次。我沒有想到,我說你從那裡看來的?他說,有一次我在看書呀,書裡面講人生有這個情趣,不要常常上班下班,上班下班。   

你對小孩子好,不要每次都是罵他,你罵他的時候,小孩子一定要反抗。我太太的洋人同事,有一個小孩子,才六歲,跟他爸爸講,老頭子呀,你懂的我都懂,我懂的你不一定懂呀!洋人小孩子叫爸爸是叫名字的,你不知道以為他們是朋友,他們國外絕對是跟小孩子打成一片的。這個我們中國也是很難想,爸爸還是爸爸。可以跟他友善一點嘛,客氣一點,跟他作朋友。他有心事會跟你講,將來他大的時候,不一定要靠朋友,他覺得和爸爸媽媽都可以談他心裡的事。小孩子有心事他懂得要跟我講,我在家裡很少打小朋友的,我沒有體罰的,我覺得不要體罰。在我家裡面,小孩子給我打手板,是很大的懲罰,他已經覺得沒有面子了,罰他主要是讓他知道他做錯事情,不是要他很痛,他會改,這個是很重要。不是一巴掌刮過去,以前我們小時候我們爸爸都這樣子啦,現在比較不流行了。   

跟小孩子多溝通,這個非常好。萬法惟心,佛法裡面講,心很重要,所以剛才講,你關心小孩子,小孩子可以感受你的關心,小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大的時候會知道。現在我們想起以前的老師,有時很兇,現在出來知道他對我兇,是因為他對我要求高。對他嚴肅應該有一個分寸,你的心怎樣對待小孩子,小孩子會感覺出來。   

講修行人修法,像彈琴一樣,琴弦如果拉得太緊的話,很容易斷,太鬆的話音樂就不好聽。對小孩子也一樣,你對他要求太高的話,他壓力很大,所以有時看他做得很辛苦的話,你自動跟他講,休息十五分鐘啦,去玩一下再來做啦。好像跳遠一樣,你要跳得很遠,你就要先退後幾步,才可以跳得更遠。所以,休息是準備下一個大動作,所以玩,去遊戲,並不代表他放棄學業。當然也有這個分寸,只玩,不唸書也不行。有時小孩子不對,叫他想,你覺得你這樣子做對還是不對,叫他想一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做,用一個轉移法,如果你看到他做事情,做得很馬虎,你叫他過來,你覺得這個事情是不是有更圓滿的方法去做,更好的方法去處理他,試試看,叫他講出來。   

佛法的智慧怎麼樣來,是從禪定裡面來。小孩子沒有禪定怎麼辦,多看書,要鼓勵小孩子多看書,所以我的小孩子每天都看書,他看書就是做功課,看二十分鐘的書就算是做一個功課。看書可以吸收其他不同人的經驗。給他們多看蓮生活佛的書,讓他懂得因果,懂得怎麼看這個事情,那這樣,他做事情就不會太離譜。   

經過廣告包裝,抽煙好像很酷呀,很有型。香港人講,飯後一根煙,好過做神仙。我說講這個話也是很聰明,他差一點就開悟,為什麼呢?我把這句話改成,飯後一根煙,好快做神仙。(眾笑)我的小孩子聽了也是笑得要死,他們知道抽煙的壞處在哪裡。有一次佛青會我問小孩子們抽煙不好為什麼這麼多人抽煙,是不是一定有它的好處,你們說說有什麼好處。有人就講抽煙就是很有性格,(眾笑)另一個就講抽煙有成熟感,像大人,有一個就講抽煙是我個人的風格的表現。我問,是不是沒有根煙就沒有性格了?我說,如果你不拿煙,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表現你很有性格。有些就講多看書,多充實自己,說話人家喜歡聽,那有些講運動做好一點啦,有些學彈琴,學畫畫。我又再問,抽煙像大人,怎麼叫大人,做事情有交待,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   

其實,修行是什麼,就是先做好本身。如果你有精進,你就超越你自己啦。剛才我講,小孩子一個月不看電視,不玩遊戲機,不玩電腦,他們是在超越自己,我們大人有沒有超越自己呢?大家回去想一想,跟你孩子來一個比賽。像女孩子比較喜歡「煲粥」打電話,你跟女兒比賽,我不做什麼,你不做什麼,先來一個禮拜,不要太長,她下次不敢接受你的挑戰的囉!(眾笑)大家比賽一個禮拜,爸爸回來幫忙掃地,你不要掃地,你不要打電話,可不可以,鉤鉤尾指,誰輸了誰請吃飯。所以抽煙也是啊,要教他超越自己啊。你說好像是大人,不是靠一根煙,每一點分析以後,再講,抽煙有什麼壞處。癌症,美國做一個實驗,抽一根煙會短命兩分鐘到十分鐘。我講,飯後一根煙,好快做神仙,因為你吃飯以後,胃在動,吸收你剛才吃的養料,如果你抽一根煙,這個時候胃在動,它吸收煙的毒素尼古丁比你平常多十倍,所以你飯後一根煙比你平常貴十倍。   

所以,如果有抽煙的,建議你先不要在飯後抽,太貴了。飯後一根煙,好快做神仙哦。你要小孩子不抽煙,你先做一個榜樣。所以我跟小孩子講抽煙的好處,其實也是講不好處,只是有時一個很平常的題目,常常有人講他聽了左耳進右耳出,每個人都講太平凡了嘛,所以有時候給他變一下,有趣味嘛。教小孩子要多姿多采,有時有不同作風。   你懂得佛法,教小孩子怎麼去學自力、自主,什麼事情判斷對與錯,這就是把佛法帶給他。他知道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果報。今天我跟我小孩子講,今天要騙我很容易呀,對不對,他騙你真的很容易呀,可是,總有一天給我捉到,一給我捉到的時候,我不會再相信你,代價太大了吧!所以給小孩子知道,懂得這個因果,那他做事情就比較有分寸。   

我們佛堂的小孩子每個禮拜都來,都唸咒、唸經,都懂得拜佛的,他們考試的成績都很好。   

我來這裡以前,剛好我們那邊考了大考,我臨走最後一場同修,我就跟小孩子講,誰拿了A的就出來,嘩,八成的人都出來,只有兩個小孩子在那邊後面,還沒有出來,我就問你們兩個沒有A嗎?他說,不是,我們還沒有派成績單,全都有A,全都考得很好。那有些父母,他們覺得我們普陀堂的小孩子唸書很好,他們要把小孩子帶過來,希望他了解佛法。可是我發覺那些小孩子比較難教,沒什麼進步,後來我了解到什麼原因,因為他爸爸媽媽並不是很信佛,所以回到家的時候,因為爸爸媽媽本身不相信,所以小孩沒有這個鼓勵的作用。一定要爸爸媽媽先帶頭,小孩子才會學好。   

師尊常常講,拜佛是假,學佛才是真,我們要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道德和精神,這才是真正的學佛。爸爸媽媽懂得去學佛的時侯,小孩子將來會知道拜佛原來就是向善。佛菩薩就講,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這個就是佛教。   

大人懂得這個的時候,小孩子就會慢慢跟著你。教小孩子還是先從大人開始,即是這個大人信念正的時侯,小孩子自然而然就跟著你走這個正途。   

有時對佛法不了解的時候,我建議多看蓮生活佛的書,蓮生活佛的書真的很好,給我學了很多智慧,教你怎麼去判斷事情,當你有一天了解,明白的時候,看事情也比較容易看重點在哪裡。蓮生活佛的書真的可以講是「粒粒珍珠,字字法語」,真的每一句都是法語開示,看起來有很好的感受。我常常對人講,師尊有一本書很好看,叫「無形之通」,你很煩惱,心情不好的時候,多看「無形之通」。有些同門就問我,趙上師心情好的時侯,看哪一本好,心情好的時候看哪一本都好。   

最後,很感謝大家來參加,希望大家多了解佛法,當你把佛法傳給你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就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什麼,不單是在乎這個名,在乎這個利,是怎樣利益眾生,利益自己。佛法是講自利利他,所以當你利益自己的時候,懂得為眾生想的時候,你做事情就不會為非作歹。

媽媽不要哭

Please click the header

母親的教導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七堵國小三年八班的同學們背地裡都喊考試永遠最後一名的王小立「阿呆」
因為他在任何活動裡總是畏畏縮縮,不但不知如何表現,又常常連一整句話都講不完,
更不用說上台背書了,總是背完前面幾個字,就傻在台上,老師只好不耐煩的用棍子輕敲一下他的大頭,罵一聲:「笨!下去。」
一些表現優異,功課又好的的學生,也嫌小立嘴巴開開、眼神遲緩,一副智力不足的樣子,都不願答理他,只有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無聊時就繞著他尋開心。

九月天,天氣熱得受不了,下午最後一節是自修,小立上過前面兩堂體育課,腦袋曬得昏沉沉,竟然又流起了鼻血。
小立因為容易流鼻血,平時母親就教他不要驚慌、亂動,靜靜坐著,按住鼻樑,拿出隨時擺在衣袋裡的衛生紙輕拭,鼻血就會慢慢止住,小立照著母親的話做過幾次,心裡也就不怕了。

可是那天的鼻血,不知怎的,竟像壞掉的水龍頭,止也止不住,王小立身上的紙都用完了,他清楚的感覺到熱熱的鼻血不但倒流到喉嚨裡,又從他遮著鼻子的指縫間滲了出來。他害怕得流出了眼淚,班上幾個小女生躲得遠遠的,直叫著:「怎麼流那麼多血,衣服都變成紅色的,好可怕喲!」男生們只會怪叫:「噯呀!好紅喔!」後來,老師進來了,便叫人打電話給王小立的母親。
小立就那樣仰著頭,坐著等母親來,同學們離得更遠了。

血,使得小立看起來比平時還髒、還噁心,而且更呆。

帶小呆看完醫生回到家裡,母親幫小立擦洗乾淨,換好衣服後,小立再也忍不住的放聲大哭起來。
媽!我…我…我流…流鼻血的特候,都…沒有人理…理…理我,嗚…嗚嗚……… 嗚…

母親的心絞痛著,這是多麼敏感的一刻,無論她怎樣回答滿腹委屈的孩子,都無法撫平他內心的傷痕,母親的心何嘗不對冷漠的同學有所遺憾?但是,她多麼不願意這樣的遺憾一再的重演。

考慮了許久,她終於開口:「同學們不理你,是因為他們還小,忽然間看到那麼多血,很害怕,大家都還不太懂事,不知道怎樣幫助你。今天,你的鼻血流個不停,方才了解多麼需要別人的協助,對不對?以後同學有困難,不要怕,勇敢的去幫他們,做不到時,要趕快去請老師,或其他的大人來處理,千萬不要計較從前,做你該做的事,好嗎?」

小立聽完母親的話,重重的點了兩下頭,母親的心又一陣抽緊,連忙扶住他的大頭。「不要亂動,要不然鼻血又流了。」

折騰了一晚,小立終於安靜的睡去。

浴室裡有母親沉重的嘆息聲,小立制服胸前那一大片殷紅,染紅了母親的雙眼,更刺痛著母親看似堅強,其實非常脆弱的心靈,她一邊軟著雙手,無力的搓洗著小立的制服,一邊想像著兒子癱在座位上,雙眼噙著恐懼的淚水,任由鮮血不斷湧出。

她無法理解那一班不理小立,連一張衛生紙也捨不得借給他的同學們。

難道人類的彼此關懷是有條件的?

母親為小立行將開始的一生感到憂心和徬徨,忍不住抽泣起來,成串的淚珠,滴滴答答落在鮮紅的一盆水裡,被母親安撫後的小立卻兀自呼呼睡得好香甜。

第二天,小立如常的上課去了,依然習慣著同學們的不理不睬。

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好心的同學和他淺談幾句,他便興奮得回家和母親比劃半天,看見母親難得露出愉快的笑容,小立好開心。

天氣漸漸轉涼,大雨一連下了幾天,小學校附近的公園裡積了一池小水塘,水塘裡有許多蝌蚪游來游去,那天忽然放晴,小朋友放學經過,都禁不住玩興,繞著水塘,抓起了蝌蚪。

三年八班的班長蕭玉梅,也和大家擠來擠去,搶著撈蝌蚪,一不小心,竟跌到水塘裡。

水塘原本是挖來移植一株大樹的,幾乎有四尺深,不知怎的,卻空在公園裡好長一段時日,成了人們亂倒垃圾的好地方,經過大雨的浸潤,裡面除了爛泥,就是百味雜陳的不知名的東西。

原本興高采烈的一群孩子看見蕭玉梅在水塘裡掙扎,一下子都呆住了,水塘經過一陣翻攪,刺鼻的怪味,隨風飄揚,大家聞了,「嘔!嘔!」的噁心不已,好幾個嚇得拔腿就跑。

王小立望著在污水中掙扎的蕭玉梅,那麼驚惶萬狀的小臉,彷復看見了當初滿臉是血的自己,他想起了母親的話:「不要怕,要勇敢的幫助別人,做你應該做的事。」

便下意識的伸出雙手遞給蕭玉梅,使盡全力把她拉了上來。

面對著從水塘裡被撈上來的班長,王小立簡直不敢看她的狼狽相。

平常那個制服光鮮、神氣得從來就沒有正眼瞧過他一眼的蕭玉梅,竟然變成了一副比自已還要悲慘的模樣,而且哭得好不傷心。

沒跑走的同學,看到班長從頭到腳裹著爛泥,和數不清的穢物,幾隻黑黑的蝌蚪,在她腳下蹦蹦亂跳,早忘了她就是平時參加各種作文、演講比賽為校爭光的班長,不約而同的退到一旁,深怕自已也惹得一身髒。

只有小立一反平時的木訥與遲鈍,很快的脫下自己身上的白襯衫為她擦掉頭髮、臉上的爛泥巴,把書包裡用來晨間檢查的小手帕,抓出來給班長擦眼淚。

那手帕是母親買給小立的生日禮物,上面印了許多小立最喜愛的小汽車,小立一次都捨不得用來擦臉,卻在蕭玉梅手裡變成了一條抹布。

同學們看到王小立那樣奮不顧身,彷彿受了感染,也慢慢的靠近,有的安慰班長,有的幫她提起書包,一群孩子在夕陽下,拉著彼此的手,小心走向蕭玉梅的家。

班長的母親,到學校找校長的幾天後,校長在朝會上表揚了王小立勇敢的行為。
還要蕭玉梅上台講小立的故事。

「我被拉上來時,真的好臭!王小立不但沒有嫌我髒,還不顧一切的清掉我頭上的瀾泥,我真後悔,以前為什麼要對他…對他那麼…那麼兇?」蕭玉梅眼裡含著淚水斷斷續續說完她對王小立的感激,所有同學的心都靜止了,都停留在一個溫暖的地帶上,他們對周遭人的嫉妒、挑剔,對生活的不滿和輕忽,一下子彷彿都煙消雲散了。

那一刻,他們的心,都像小立一樣,純靜得可以去幫助任何一個人。

那日以後,再沒有同學取笑小立是阿呆,雖然講話還是結結巴巴,大家漸漸有了耐心聽小立講完一句話,老師對他也不再那麼嚴厲。

慢慢的同學們的遊戲也有小立的一分。面對著截然不同的際遇,小立高興都來不及,哪曉得什麼叫做「記恨」?

而最最開心的人,當然是小立的母親,她真慶幸自己有個善良而單純的兒子,逐漸張開雙臂開朗的迎接外在世界。

受過傷的人,往往比一帆風順的人,來得體貼思考得也比別人多
朋友就是無形中伴你走過風雨 永遠支持你的力量
朋友就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好感覺
朋友就是在別人面前永遠護著你的那個人
朋友就是即使是一點小感動 一點小事情都想一起分享
朋友就是當你抱頭痛哭的時候 扶著你肩膀的那個人
朋友就是當你面對人生挫折時 一直緊握你的那雙手
朋友就是喜歡你,也了解你的人.

對媽媽好一點

很棒的文章----
看完後要對媽媽好一點,珍惜愛妳的人,
當妳來到這個世界,她以手臂輕抱妳.妳則以哭個像妖怪的聲音來謝謝她

當妳一歲時,她餵妳也替妳洗澡,妳則以長夜大哭來謝謝她
當妳二歲時,她教妳走路,妳會謝謝她,當她叫時溜得特別快
當妳三歲時,她滿懷愛心的做飯給妳吃,妳則以滿地食物來謝謝她
當妳四歲時,她教妳繪畫,妳則以滿間的彩色來謝謝她
當妳五歲時,她在假日將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妳則以噗通掉到一塘泥淖裡謝謝她
當妳六歲時,她帶妳去學校,妳則以尖叫"我不去"來謝謝她
當妳七歲時,她給妳個棒球,妳則以打破鄰居的窗戶來謝謝她
當妳八歲時,她給妳個冰淇淋,妳以滿嘴的奶昔來謝謝她
當妳九歲時,她讓妳學鋼琴,妳則以不曾練習來謝謝她
當妳十歲時,她整天載妳去上體育踢足球及參加一個接著一個的生日Party,妳則以頭也不回的跳出車外來謝她
當妳十一歲時,她帶妳和妳的朋友去看電影時,妳則以要求她坐在不同排來謝謝她
當妳十二歲時,她警告妳不要看某些TV Shows時,妳則以等到她離開時注視這些TV Shows來謝謝她
當妳十三歲的青少年時期,她建議妳要去剪個頭髮時,妳則以告訴她她一點品味都沒有,來謝謝她
當妳十四歲時,她讓妳去夏令營,妳則以忘了寫封家書來謝謝她
當妳十五歲時,她工作回來並期待一個擁抱,妳則以房門深鎖來謝謝她
當妳十六歲時,她教妳如何開車,妳以儘妳所能的到處冒險來謝她
當妳十七歲時,她正在等一個重要的電話時,妳則以整夜電話中來謝謝她
當妳十八歲時,她讓妳去受高中教育,妳則以外宿,到天明來謝謝她愈來愈大,
妳已經十九歲,她讓妳去念個大學,載妳去學校,帶著妳的袋子,妳則以在宿舍門外,怕她會讓妳在妳朋友面前蒙羞,就趕緊說再見的方式來答謝她
當妳已二十歲,她問妳是否有約會,妳則以"那不關妳的事"來答謝她
當妳二十一歲,她建議妳讓為妳的未來找個好工作時,妳則以"我才不想像妳一樣"的口氣來答謝她
當妳二十二歲,她在妳的畢業典禮緊緊的擁抱妳,妳則問她是否要付錢讓妳去歐洲遊學來謝謝她
當妳二十三歲,她替妳的新公寓買個傢俱,妳則告訴妳的朋友,它實在是醜的不像話,的方式來謝謝她
當妳二十四歲,她問妳有關妳的經濟及妳未來的計劃,妳則是拖長聲音的回謝她,"媽......媽,妳也拜託一下好不好"
當妳二十五歲,她資助妳的婚禮及高興的哭著對妳說,她有多愛妳,妳則以搬離半個國家的距離隔絕她的方式來謝謝她
當妳已三十歲,她跟妳說她想要有個孫子可以抱,妳則是非常謝謝她的跟她說,"時代不同,世事皆非了"
當妳已四十歲,她提醒妳要記得一個親人的生日,妳則是謝謝她的告訴妳,妳"現在真的真的很忙"
當妳五十歲了,她身體不適而且需要妳多多關心她,妳則是以自己已是深責大任的父母來回謝她
然而,有一天她死了,妳則發現妳未替她做到任何事,讓我們花些時間為我們所稱呼的"媽",關心,付出,僅管有些人可能無法對他們的母親說出他們的愛.但她是無法取代的,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感情也許,她不是妳最好的朋友,也許有些想法真的與妳不同,但她仍然是妳的母親!

她總是在這裡聽妳訴說妳的喜怒哀樂,但問問妳自己吧!妳可有花足夠時間陪陪她?聽她說看看她在廚房的困擾及疲勞?以貼心,愛心,尊重的心來對待她時,妳會發現妳會看到不同的觀點

一旦錯失了,將只有美好回憶陪伴著妳,而過去的遺憾也是不要將最貼心的人視為理所當然,請一輩子緊緊守住她們,假若沒有她們,生命將頓時失去意義。

PS: 如果你(妳)也認同這些話,趕緊把這封信轉寄給別人吧!

媽媽的帳單

小明家是經營餐廳生意,有時放學後他會到餐廳幫忙,招呼客人入座點菜收拾碗筷、算帳結帳。他漸漸覺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位生意人。
有一次,他忽然突發奇想,也開了一張帳單寄給媽媽,索取他在餐廳幫忙作事的酬勞。
幾天後,媽媽收到這份帳單,上面寫著:

1.洗碗盤費500元
2.掃地拖地費200元
3.送外食到顧客家300元
4.至郵局寄發信件帳單100元
5.小明一直是勤奮聽話的好孩子100元
共計1,200元

小明的媽仔細看過這份帳單後,什麼話也沒有說。

晚上小明在他的枕頭旁看到了他所索取的1,200元報酬。

正當他得意如願以償,要把1200元收到自己的口袋時,突然發現枕頭旁邊還放著一份給他的帳單。

小明欠他母親如下款項:
1.在母親家裡過十年平安無憂的生活費用0元
2.十年中,食、衣、住、行的費用0元
3.上學的學費、書籍費0元
4.生病時的醫藥、照顧費0元
5.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元

小明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

過了一會兒,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 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藏進母親的懷中,小心翼翼地把那1,200元塞進了她的圍裙口袋裡。

不肯放手的孩子

告訴你一宗意外 。

這是一個早上,媽媽正在?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自得其樂地在沙發上玩耍。不久之後,媽媽聽到孩子的哭啼聲。究竟發生什麼事呢?媽媽還沒有將手抹乾,就衝出去客廳看看孩子去了哪裡。

原來,孩子仍坐在沙發上;但是,他的手卻插進了放在茶几上的花樽裡。花樽是上窄下闊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入去,但伸不出來。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把卡著了的手拿出來,但都不得要領。媽媽開始焦急,她稍為用力一點,小孩子就痛得叫苦連天。

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稍有猶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不過,為了兒子的手能夠拔出,這是唯一的辦法。結果,她忍痛將花樽打破了。

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不太計較了。她叫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損傷。雖然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皮外傷,但他的拳頭仍是緊握住似的無法張開。是不是抽筋呢?媽媽又再驚惶失措。

原來,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捉著一個十元硬幣。他是為了拾這一個硬幣,所以令手卡在花樽的口內。小孩子的手伸不出來,其實,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放手。

感情的事,很多時都是盲目的。你曾為他做的事,當日,你是多麼的覺得天經地義;今天,你卻感到荒謬到極。盲目是幸福的,只要盲目能維持一生一世。

問題是,有一天,我和你都會像小孩子一樣,發現自己被感情問題卡住了,動彈不得。問題出現了,
你煩得天都要倒下來。你希望尋求方法解脫,但全都徒勞。別人說:「問題不是你所想的複雜,只是你肯放手就解決了。」你卻偏偏不肯放手。

這時,你不會想:「這樣值不值?」你只會自問:「我還愛不愛?」只要是愛,你覺得再沒有甚麼要猶豫。你會很努力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你一直守下去,你不會放手。其實,放手就立刻解決問題,只是大家都逃避這個事實。你寧願受著牢籠,都不願解脫。

「這段感情值得這樣磨下去嗎?」你的朋友會勸你放棄。你不相信,這份愛,只是一枚十元硬幣。你忍痛執著這份感情,不惜代價,消耗了許多眼淚,虛度了不少的歲月,粉碎了很多機會。
放手,帶來更大的釋放。為了區區十元,打碎了一個古董花樽,小孩子當時不會了解,也不會後悔,因為那時資訊全。他不了解他執著那個硬幣的機會成本是那麼大。他長大了之後,才會了解花樽的價值,才會明白自己昔日的愚 昧。

你固執感情,不肯放手;我只好惟願你不會長大,一生都不會後悔。

當母親老了

今早收到朋友的電郵,引?一篇感人的文章,讀後真有點想哭的衝動,而身為別人子女的我,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以下是文章引文:

謹以此文獻給像我一樣流浪在外的子女們遊蕩了這麼多年,
從東到西,又從北到南,一年又一年,我在長大,知識在增加,世界在變小,家鄉的母親在變老。
二十一年前母親把我送上了火車,從那以後,我一刻也沒有停止探索這個世界,
二十年裡,從北京到上海,從廣州到香港,從紐約到華盛頓,從南美到南非,從倫敦到雪梨,
我遊蕩過五十多個國家,在十幾個城市生活和工作過。

每到一個地方,從裡到外,就得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而唯一不變的是心中對母親的思念。

電話卡出現後,我才有能力常常從國外給母親打電話,
電話中母親興奮不已的聲音總能讓我更加輕鬆地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和挑戰。

然而也有讓我不安的地方,那就是我感覺到母親的聲音一次比一次蒼老。
過去兩年裡,母親每次電話中總是反覆叮囑:好好再外面生活,不要擔心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想著回來,回來很花錢,又對你的工作和事業不好,不要想著我......說得越來越囉嗦,囉嗦得讓我心疼,我知道,母親想我了。

母親今年七十五歲。我毅然決定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擱下心裡的一切計劃,扣下腦袋裡的一切想法,回國回家去陪伴母親一個月。這一個月裡,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想,只是陪伴母親。

從我打電話告訴母親的那一天開始到我回到家,有兩個月零八天,後來我知道,母親放下電話後,就拿出一個小本本,然後給自己擬定了一個計劃,她要為我回家做準備。 那兩個月裡母親把我喜歡吃的菜都準備好,把我小時候喜歡蓋的被子「筒」好,還要為我準備在家裡穿的衣服......這一切對於一個行動不方便的,患有輕微老年癡呆症的75歲的母親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你肯定無法體會。

直到我回去的前一天,母親才自豪地告訴鄰居:總算準備好了。我回到了家。

在飛機上,我很想見到母親的時候擁抱她一下,但見面後我並沒有這樣做。
母親站在那裡,像一隻風乾的劈柴,臉上的皺紋讓我怎麼也想不起以前母親的樣子。
母親花了整個整個的小時準備菜,她準備的都是我以前最喜歡的。
但是我知道,我早就不再喜歡我以前喜歡的菜。
而且母親由於眼睛看不清,味覺的變化,做的菜都是鹹一碗,淡一碗的。
母親為我準備的被子是新棉花墊的,厚厚的像席夢思,我一點也不習慣,我早就用空調被子和羊毛被了。但我都沒有說出來。 我是回來陪伴母親的。

開始兩天母親忙找張羅來張羅去,沒有時間坐下來,後來有時間坐下來了,母親就開始囉嗦了。
母親開始給我講人生的大道理,只是這些大道理是幾十年前母親反覆講過的。
後來母親還講,而且開始對照這些道理來檢討我的生活和工作。
於是我開始耐心地告訴媽媽,那些道理過時了。
於是母親就會癡呆呆地坐在那裡。

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我發現母親由於身體特別是眼睛不好,做飯時不講衛生,飯菜裡經常混進蟲子蒼蠅,飯菜掉在灶台上,她又會撿進碗裡,於是我婉轉地告訴母親,我們到外面吃一點。 母親馬上告訴我,外面吃不乾淨,假東西多。

我又告訴母親,想為她請一個保姆,
母親生氣地一拐一拐在房間裡辟啪辟啪地走,說她自己還可以去給人家當保姆。
我無話可說。 我要去逛街,母親一定要去,結果我們一個上午都沒有走到商場。

每當我們討論一些事情的時候,母親總以為兒子已經誤入歧途,
而我也開始不客氣地告訴母親,時代進步了,不要再用老眼光看東西。

和母親在一起的下半個月,我越來越多地打斷母親的話,越來越多的感到不耐煩,
但我們從來沒有爭吵,因為每當我提高聲音或者打斷母親的話,她都一下子停下來,沉默不語,
眼睛裡有迷茫--母親的老年癡呆症越來越嚴重了。

我要走前,母親從床底下吃力地拉出一個小紙箱,打開來,取出厚厚的一疊剪報。
原來我出國後,母親開始關心國外的事情,為此他還專門訂了份《參考消息》,每當她看到國外發生的一些排華辱華事件,又或者出現嚴重的治安問題,她就會小心地把它們剪下來,放好。她要等我回來,一起交給我。 她常常說,出門在外,要小心。 幾天前鄰居告訴我,母親在家看一曲日本人欺負中國華人的電視劇,在家哭了起來,第二天到處打聽怎麼樣子才能帶消息到日本。那時我正在日本講學。母親吃力地把那捆剪報搬出來,好像寶貝一樣交到我手裡,沉甸甸的,我為難了,我不可能帶這些走,何況這些也沒有什麼用處,可是母親剪這些資料下來的艱難也只有我知道,母親看報必須使用放大鏡,她一天可以看完兩個版面就不錯了,要剪這麼大一捆資料,可想而知。我正在為難,這時那一捆剪報裡飄落下一片紙片。我想去撿起來,沒有想到,母親竟然先撿了起來。 只是她並沒有放進我手裡的這捆剪報裡,而是小心地收進了自己的口袋。「媽媽,那一張剪報是什麼?給我看一下。」我問。母親猶豫了一下,把那張小剪報放在那一疊剪報上面,轉身到廚房準備晚餐去了。我拿起小剪報,發現是一篇小文章,題目是「當我老了」,旁邊的日期是《參考消息》2004年12月6日(正是我開始越來越多打斷母親的話,對母親不耐煩的時候)。

文章擇選自墨西哥《數字家庭》十一月號。我一口氣讀完這篇短文:

當我老了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
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
當我把菜湯灑到自己的衣服上時,當我忘記怎樣繫鞋帶時,請想一想當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地聽我說,不要打斷我。
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複那個講過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進入夢鄉。
當我需要你幫我洗澡時,請不要責備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千方百計哄你洗澡的情形嗎?
當我對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時,請不要嘲笑我。想一想當初我怎樣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個「為什麼」。
當我由於雙腿疲勞而無法行走時,請伸出你年輕有力的手攙扶我。就像你小時候學習走路時,我扶你那樣。
當我忽然忘記我們談話的主題,請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回想。

其實對我來說,談論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聽我說,我就很滿足。
當你看著老去的我,請不要悲傷。

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剛才開始學習如何生活時我對你那樣。
當初我引導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請陪伴我走完最後的路。
給我你的愛和耐心,我會抱以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結著我對你無限的愛。

一口氣讀完,我差一點忍不住流下眼淚,這時母親走出來,我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母親原本是要我帶走後回到海外自己再看到這片剪報的。

我隨手把那篇文章放在這一捆剪報裡。

然後把我的箱子打開,我留下了一套昂貴的西裝,才把剪報塞進去。我看到母親特別高興,彷彿那些剪報是護身符,又彷彿我接受了母親的剪報,就又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母親一直把我送上出租車。

那捆剪報真的沒有什麼用處,但那篇「當我老了」的小紙片從此以後會伴隨我
......現在這張小紙片就在我的書桌前,我把它鑲在了鏡框裡。

現在我把這文章打印出來,與像我一樣的海外遊子共享。
在新的一年將要到來的時候,給母親打個電話,告訴她你一直想吃她老人家做的小菜......